上海科普大讲坛:疫苗VS病毒

2020年11月21日,WPI员工在上海科技馆听了一堂受益匪浅的科普课,有一些高深的专业知识普通老百姓和孩子们不一定可以理解,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才能让更多人受益,才能体现科学的价值。

 

今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续流行,已累计感染超过五千万例,并在多个国家引发第二波疫情。什么时候有疫苗和治疗药?疫苗接种安全吗?可以实现终身免疫吗?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53讲围绕新冠疫情发展走向和大家关心的疫苗话题,邀请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主任胡家瑜、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天达一起聊聊疫苗、病毒与免疫的那些事儿。

 

三位专家结合当前疫情的形势,把病毒、细菌和发育讲解得有声有色,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现场提问的水平也很高,为了更好地抗击疫情,现场的观众座位席也是两个人中间隔开一个空位置,更好的保护了大家的安全。

 

img1

 

上午9:30由主持人宣布开始,首先是胡家瑜专家为我们讲解的《与你相关的疫苗那些事》。胡家瑜的报告主要分为疫苗价值、安全保障、不良反应以及常见疫苗种类这四大板块。讲座中,她把疫苗形象地比喻为“披着狼皮的羊”,详细介绍了疫苗的作用机制:疫苗进入人体后如何与免疫细胞产生反应,生成抗体,阻挡入侵病原体的全过程。

 

疫苗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胡家瑜也在讲座中介绍了接种疫苗可能产生的几种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的方法。最后她还为在座的观众科普了一些常见疫苗的接种,如肺炎结合疫苗、水痘、手足口病、HPV等,为观众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提供了指导。

 

img2

 

img3

 

然后是李斌专家为我们讲解的《新冠病毒感染免疫及疫苗研发》。李斌的报告结合新冠病毒的症状,着重向观众科普了病毒感染后的药物选择,以及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他指出,疫情发展至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特效药,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和疫苗研发存在许多技术细节,从临床前到临床试验再到正式推广这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反复测试,任何盲目使用都有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最后,李斌也从免疫学角度出发为观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免疫力,更好抵抗新冠病毒感染提出了妙招。而且也鼓励现场的小记者们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未来科研事业做贡献。

 

img4

 

img5

 

其次是李天达专家讲解的《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博弈——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抛开严肃的新冠疫情话题,李天达的讲座内容则轻松了不少,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普的他在现场为观众讲述了一场病毒与细胞之间扣人心弦的大作战。

当病毒使出看家本领,潜入人体坚固的城防,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布兵排阵。吃货巨噬细胞,艺术家中性粒细胞,一身功夫的大侠杀伤体细胞蜂拥而至,谁将会取得胜利呢?在李天达老师的娓娓讲述中,我们仿佛也化身免疫细胞,与病毒展开了酣畅淋漓的防卫大战。

 

img6

 

最后进行了现场的互动交流,现场人员积极发言参与,场景激烈。小记者们踊跃发言提问,专家们也热心的问答他们的问题。几个问题包括:细菌和病毒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带状疱疹疫苗,5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要全部接种吗?细菌是怎样进入身体的?和病毒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等等。

 

img7

 

报告共进行了两个小时,在专家们精彩的讲解中,我们也是收获满满。原来接种疫苗不仅能预防自身疾病的发生,如果更多的人去接种疫苗,还能建立免疫屏障,使发病的概率大大减小;疫苗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价值,能够减少疾病的爆发、降低住院率和劳动力的丧失、减少昂贵医疗的需求;而且目前在新冠疫苗超过200种,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活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中和性抗体/非中和性三大类别;当前疫情下的全球新冠疫苗研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创建时间:2020-11-23